|
“一个好的墓园就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陵园建设是“社会亲和力”营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八宝山革命平山公墓、鲁迅墓、海瑞墓、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俄罗斯的新圣母公墓、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意大利的韦拉诺公墓等等,都成为文化的象征,大大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形象。
平山陵园公园化原则
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赋予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积极适应陵园规划用地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保持城市的传统和文脉。在项目的规划阶段,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的设计方法是因地制宜原则陵园设计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包括对当地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习惯方式的讨论,这些都要纳入陵园的设计中。在陵园设计阶段,因地制宜是选址设计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因地制宜还要体现在设计中重视对当地建筑材料和清洁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利用的设计。
阴事阳做原则
阴事阳做,就是让人们进入陵园,看不到“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的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蝴蝶、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这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换气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默想,让人们更深切的体会人世间的爱与温暖;这里的鸟语花香,抚慰忧伤的灵魂,平和沉痛的心情,让生命的风帆重新扬起。这里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尽情释放对亲人思念,也庆祝生命中每一个春光明媚或秋雨潇潇的日子,让回忆不再凝重。轻柔的音乐飘绕在整个墓园,奏响着人生的旋律。让融入这片土地的人们,静静的享受休憩。这里虽是平山墓地,却胜似天堂。
以人为本原则
考虑到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多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原则
陵园设计于一般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性位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